如何看待「国际考古权威在世界考古论坛上明确提出『以良渚来标志中华 5000 年文明』」?

国际考古权威在世界考古论坛上明确提出 以良渚来标志中华5000年文明!-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者
4,460
被浏览
2,136,35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通俗易懂的讲只能说四个字:意义重大!以前国际上认为中华文明2700年,后来有了殷墟推到3500年。现在有了良渚终于把古中国的文明起点推到了和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同一个时间段上。

其次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也是良渚2019年申请世界遗产所必须完成的一步。这次良渚遗址申遗没有采用之前一些人建议的联合申遗的策略,撇开了石峁和陶寺等遗址独立申遗,可以看出国家对良渚遗址的信心!

苏秉琦先生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现在看起来良渚无疑是最璀璨的那一颗。良渚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毕竟在中国5000~4000年前的遗址中水平规模暂时没有其他遗址能超过良渚,公元前31世纪左右营建的莫角山(古尚顶)巨型夯土台基,即良渚宫城占地30公顷,总土方量达到228万立方米,是北京故宫的接近二分之一大。在宫城中发现几十个大型房屋基址,最大的有900多平米,近故宫太和殿(金銮殿)的1/2。莫角山(古尚顶)在公元前26世纪胡夫金字塔(260万立方米)建造之前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建筑物,且比胡夫金字塔早400多年。除了巨大的宫城,良渚古城面积到公元前26世纪外郭城完工之时,达到了惊人的800万平方米,总土方量超过1100万立方米。面积比晚其几百年的石峁古城+陶寺古城之和还大,是千年之后二里头古城的2倍多,偃师商城的4倍。相当于解放初的上海市卢湾区面积。2015年发现的公元前32世纪开始营建的古城外围水坝工程,高几米到几十米,宽几十米到上百米,总土方量超过288万立方米(这里稍微说明一下,虽然大坝体积比莫角山还要大,年代也是差不多,但莫角山是胡夫金字塔之前的最大单体建筑,大坝是分段的不是单体建筑物)。大坝分为高坝和低坝,总共11段。最长的塘山长堤长5公里,为内外双层坝体。合围蓄水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这些水坝功能包括灌溉,运输和防洪(最近泄洪道也已被找到)。无法想象的是高坝中的西坝区历经5000多年至今还蓄着水,现为当地农业灌溉和旅游之用。而低坝区的塘山长堤5000年来一直保护着南岸的百姓免受北面山洪的冲击。良渚水坝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使得中国水利史一下子提前了两千多年。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良渚古城的工程量之巨大设计之科学已经完全超越酋邦社会的能力范畴了。此外精美绝伦的玉器,一直被误解是周玉,甚至是汉玉,直到1973年江苏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大墓中出土了良渚陶器,玉琮玉璧,才得以证实这些美玉来自良渚古国,时间比西周早了近2000年。

良渚的文字其实也有发现,现在收录于《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一书已经多达656个,其中有连片和重复出现的疑似文字,不少和后来的汉字神似。

最近还在莫角山宫城南面发现了一处近100吨(20万斤)的碳化稻米遗存(按考古工作者笑谈:其他遗址论颗算,良渚是论筐算)。除了数量巨大之外,更重要的是经过检验这些稻米是来自不同种植地,被运到这里的。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良渚已经出现了纳贡或税收制度。

良渚文明80年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挑战传统认知的过程。从不为人知,器物被认为是周玉汉玉,到30年代发现初期被定为龙山文化杭州湾类型,再到解放初期夏鼐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是不同于龙山文化的文化类型。但之后因为缺乏碳14测年和良渚器物的精美,以及根深蒂固的中华文明黄河起源说,长期认为良渚文化年代应该是晚于龙山是受到龙山的影响,甚至认为晚致商周时期。直到后来碳14测年后明确了良渚远早于龙山。之后87年反山瑶山王陵的发现以及近10年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惊艳中外,也不断挑战着传统的黄河起源说。冲击太大,发展太快,打破了传统史观和传统文明定义。于是近些年来,来自民间的不断质疑和来自学界内部的冷嘲热讽,一直伴随良渚发现过程。可以说良渚文明的认定国内的阻力更大,可能是由于国人一直下意识秉承传统史观,而西方只看证据,却容易接受的多。

总结起来现在对良渚文明性质的质疑主要是:1,遗址造假,很多人无法相信良渚有如此发达。2,按西方传统文明定义,没有冶金技术和成熟的文字是硬伤。3,无信史记载,无缘消失,继承者不明。

关于第一点造假质疑主要集中在民间,特别是07年良渚城墙发现之后。但随着之后越来越多遗址细节被发掘出来对古城造假的质疑慢慢销声匿迹。

关于第二点实际上所谓文明要素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点西方的考古工作者也在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着衡量标准,其实采用这些标志原因是无法真正回到远古时期去观察当时的社会的复杂度,不得已采用这些间接的所谓标准进行大致衡量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比如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文字也是到了5世纪才有。但是其遗迹的辉煌程度足以表明其社会的复杂度已经迈入文明的范畴。

第三点良渚人去哪里了?一直被认为是个谜。但龙山文化,陶寺,石峁都有受到良渚间接影响的痕迹。甚至我们可以在商周的礼制中发现,玉琮玉璧玉璜的礼制被上层建筑继承下来,上古青铜礼器上无处不在的狰狞而又神秘的饕餮纹更是被指直接源自良渚的神人兽面纹,但随着西周以礼教代替了商的鬼神崇拜,宗教色彩慢慢被淡化,战国之后饕餮纹的内涵已经说不清楚了,被冠以“饕餮纹”之名,甚至到了明清玉琮是什么样的也已经被人遗忘,见玉琮而不知其名。远古的记忆渐渐模糊。对于良渚去向相关的研究其实还做的比较初级,随着良渚地位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考古学和史学家应该会揭示越来越多的关于良渚去向的线索。

最后套用严文明先生的话“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


ps:这里抛砖引玉一下。各位要进一步了解良渚可以看看《良渚丛书》,以及近几年的相关论文。此外也可以看看以下几篇知乎上的文章,想必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1,对良渚的文明性质有疑问的话。可以参考知乎上的一篇问答:

zhihu.com/question/5329

2,对良渚文明与华夏文明关系有疑问的话可以看下文: @秋兰菁 阐述了良渚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关系:

zhihu.com/question/5846